我喜歡讓自己像一張白紙般的(就是事先不做功課)看畫、看電影、旅遊、書、展覽...等,探索自己最原始的悸動。那種純真不被影響的感動讓我再次了解自己。
 
聽到謝哲青在廣播預告「鐘樓怪人」即將在國父紀念館開演,一向對歌舞劇or音樂劇沒有特別興趣的我,想一探究竟為何音樂劇可以流行幾個世紀。這齣戲劇,我只停留在關於鐘樓怪人與一位美女的愛情故事,除此之外甚麼都不知道了。
 
我以為會有華麗的佈景,現在我才知道此音樂劇是透過歌聲、舞蹈、舞群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想法與掙扎(因為是英文發音,國父紀念館還貼心加上翻譯跑馬燈,真的很像看電影....)。我不知道是不是全部的音樂劇都是這樣啦,但這齣是用這樣的方式。開始時我不免想「該不會從頭到尾都是用唱的沒有對白吧?」是的,原來以為這樣抽像而簡單的表演方式很難引起我的共鳴,沒想到反而我更用心的體會各角色的快樂、苦痛、煎熬。此齣戲劇我最喜歡神父的歌聲,就算是外行人也被他渾厚充滿感情的歌聲震懾到,我後面一位男子甚至在神父高唱中忍不住大聲向舞台大叫"Bravo!",不騙人,好幾次大家情感都瞬間被挑起,我終於了解音樂劇為何流傳幾個世紀。
 
我的刻版印象是音樂劇的劇情好像都很芭樂,可能就是因為才可以套用在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而成為經典。像韓劇般的複雜關係也許只能套用於21世紀吧,我想。
 
文章標籤

Phoebe W. 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